高新区发展质效同升

来源:光明日报   日期:2018-07-12


       【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】
       近日,首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(简称“国家高新区”)——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传来好消息:今年1至5月,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39.5亿元,同比增长26.6%;出口总额122.5亿美元,同比增长20.8%;企业内部的日常研发经费支出703.4亿元,同比增长22.3%;研发人员57.5万人,同比增长7.7%……
       持续保持高质量增长的中关村,成为我国156个国家高新区发展的缩影。“当前,在我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,国家高新区经济继续提质增效,保持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势头,有力促进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,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,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。”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。
增长有数量更有质量
       1988年,国务院批复建设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(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身),由此拉开国家高新区建设大幕。
       上海张江、成都高新区、武汉东湖、天津滨海……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探索者,国家高新区肩负起了“发展高科技,实现产业化”,推动“科技与经济结合”“创新与创业结合”的历史使命,以其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。
       统计显示,2017年156家国家高新区GDP总和为9.52万亿元,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.5%;全口径出口总额3.45万亿元,占全国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的20.4%。在经济发展持续稳中向好的同时,质量、效益同步提升,全年税收收入1.2万亿元,同比增长20.1%;2017年国家高新区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3597亿元,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33.3%,新动能不断显现。
       增长有数量,更有质量。以杭州高新区为例,园区近5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仅0.5%,但GDP年均增长达9.4%,“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益、更可持续的发展。”张志宏说。
       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,绿色发展也是必然要求。统计显示,2017年,国家高新区万元GDP能耗0.484吨标准煤,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。
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
       当前,国家高新区拥有5.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,占全国的38.2%。2017年,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园区生产总值比例为7.09%,是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3.3倍,占全国企业R&D投入的47.1%。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占全国总量的18.2%,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0件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以上。国家高新区,已成为区域乃至全国创新力量的核心载体。
       据统计,我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中的96家、生物医药百强企业中的53家都在国家高新区。国家高新区培育了小米、烽火科技等一批引领时代的科技企业,形成了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武汉东湖光电子、深圳通信、杭州互联网及智能安防等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。2017年,国家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超过35%;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纤光缆、激光产业产值占全国50%以上;上海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约占全国35%;天津高新区风能产业产值占全国近30%。
       “党的十八大以来,国家高新区走出了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化新路,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。”张志宏说。
创新创业向纵深发展
       2016年,28岁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信息学博士张少典回到上海张江高新区,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。两年过去,他的公司已成为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新锐力量。
       今年1至5月,国家高新区新注册企业13.6万家,同比增长25.3%。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科技型创业成为高新区的显著特色,2017年国家高新区拥有2576家“瞪羚企业”,同比增长23.5%,125家“独角兽企业”占全国76.2%,同比增长20.2%。
       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涌现,带动就业效果明显。截至2017年年底,国家高新区内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940.6万人,较上年增加134.7万人;当年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61.5万人,较上年增加7.6万人,国家高新区企业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。
       目前,国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一半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,以及4971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3127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,是我国天使投资、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区。“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,形成了科技报国、产业报国的精神追求和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。”张志宏说。(记者 杨舒)
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