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新区、农业科技园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新能力监测结果

来源:新华网   日期:2017-09-21


       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(凌纪伟)9月20日,科技部发布《国家重点园区创新监测报告2016》(下称“报告”)。报告基于2014-2015年统计数据,对国家高新区、农业科技园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新能力进行了监测。
       国家高新区: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1.8%
       统计显示,“十二五”期间,146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年均增长17.4%。2016年,纳入统计的146家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(744127亿元)比重达11.8%,其中42家高新区的园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GDP比重超过20%以上,22家超过30%,10家超过50%。
       此外,国家高新区集聚了4.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,占全国高企数量的39.4%;国内外上市企业1400多家,新三板挂牌企业近3800家;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中96家诞生于国家高新区,全国131家独角兽企业中有104家在高新区;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404家,超1000亿元的企业10家。
       国家高新区是全国创新资源最密集、创新活动最活跃、创新强度最大、创新成果最丰硕的区域。全国经备案的众创空间40.5%在国家高新区内。2016年国家高新区新增注册企业达到28.2万家。高新区内企业R&D经费支出达5379.9亿元,占全国企业的44.3%,全部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.13%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.9倍。
       国家农业科技园:构筑园城镇村融合发展格局
       2014年全年园区投资总额1119亿元,科研经费投入91.5亿元,拥有研发中心数1807个,其中省部级研发中心726个,研发人员数量超过5.4万人,一大批研发平台的建设大幅提升了园区自主创新能力。
       截至2014年底,园区引进培育企业总数7445家,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71家,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588家,农业上市公司61家,
       园区构筑了“宜居、宜业、宜游”和“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”为一体的园城镇村融合发展格局。如杨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通过探索现代农业模式与机制,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规模化和产业化转变,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6年位居陕西第一,为就地城镇化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,创出了可复制的现代农业发展“杨凌模式”。
       可持续发展实验区:发展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
       截至2016年年底,已建立实验区189个,分布在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。
       实验区工作没有采用靠财政拨款搞实验、靠政策优惠搞开发的方式,而是采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制度改革创新这两个手段开展工作,探索出了“政府组织、专家指导、企业支持、公众参与”的合作共建机制,实验区的许多发展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例如,2015年实验区人均GDP是75328元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/2;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.91%,比全国平均值低1/4。
       实验区还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地域可持续发展模式,如美丽乡村建设的浙江安吉模式、生态循环农业的广西恭城模式、大病再保险的江苏太仓模式等。
       去年12月,国务院印发《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》,明确提出将以现有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为基础,打造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样板。未来,将统筹推进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,使其成为我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创新高地和实践平台。

分享: